Apogee Symphony I/O 評測文章
提起Apogee的大名,大家多少有所耳聞。這家來自美國的老牌專業(yè)音頻廠商,其專注于數模/模數轉換器(AD/DA,其中DA也被稱為解碼器)產品的開發(fā),Apogee的AD/DA在專業(yè)界享有盛譽,已經在專業(yè)音頻領域成為了一個標準,被譽為解碼器中的法拉利。Apogee的產品共贏得過有專業(yè)音頻奧斯卡獎之稱的TEC大獎14次,可謂是震古爍今,還沒有哪個廠商能夠在贏得TEC大獎的次數上超越Apogee。談及Rosetta 800, AD/DA-16X等產品,更是國內商業(yè)棚的標配。
最近,在MIDIFAN的新聞中提及Apogee將來推出一款號稱數字錄音新標準的設備,過了不久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這就是Synphony I/O。再過了兩個月,國內首臺Synphony I/O到了我手里,經過兩個月的詳細測試才有了這篇文章
Apogee的野望:Symphony I/O的前生今世
Apogee近年動作連連,最大的動作就是放棄PC并投入蘋果的懷抱了。Symphony I/O,則是這個動作的最終奧義。出了Symphony I/O,我們終于可以知道Apogee下得是一盤什么大棋了。
Symphony I/O是一塊功能超級齊全,接口繁多、擴展性極強的音頻接口
這年頭啊,音頻接口玩得就是功能全和接口多,這兩項不行,MIDIFAN文章后面的評論就會說了,這也算音頻接口?您都不好意思出來露臉,而Symphony I/O,則把大家能想到的,都做到了,多路輸入輸出,各種接口,一應俱全。還嫌不夠,再買一臺Symphony I/O串起來就解決了,再加上Apogee引以為豪的音質,這塊可以工作在Logic下面的音頻接口,還有人敢于挑戰(zhàn)嗎?
Symphony I/O也是一款工作在Protools或者其他DAW下面的數模/模數轉換器,是Rosetta的超級升級版。
所有人都知道Apogee的AD/DA-16X很好,可是要買全了,價格令人乍舌。所以很多棚只選擇了Rosetta。而Apogee現在的策略是,首先砍掉了AD/DA-16X,現在不需要了,只需要Symphony I/O,音質更好但是價格卻低了不少,看上去至少很超值。和Rosetta相比,Symphony I/O在功能和音質上都強了幾個級別,同時貴不多少,這樣的誘惑你能忍受?
Symphony I/O還是監(jiān)聽控制器和話筒放大器
說實話,在監(jiān)聽和音頻接口之間要插入一個影響音質的東西,看起來非常不可思議。而到了棚里,你會發(fā)現監(jiān)聽控制器存在的道理。首先,即便是音箱后面有了音量控制,可是你有機會調嗎?更多的時候,等我有機會接近音箱的時候,恐怕可以混縮完成一個小型分軌了。再說音頻接口,M-Audio調節(jié)音量很方便,你會用嗎?因此,這樣一個市場空白,養(yǎng)活了好幾家監(jiān)聽控制器。現在,Apogee看他們不順眼了,擺明了是要搶生意,而且Apogee還有殺手锏。
大家都要慶幸Apogee不做麥克風,本次Symphony I/O搭載了話放,讓眾多話放廠家紛紛表示壓力很大。話放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已經到了一個聲音瓶頸的階段。既然大家聲音都差不了多少距離,那么Apogee說了,到我這里來吧,我提供一個集成的解決方案,很快捷。
Symphony I/O的實質是一套完整的平臺,Apogee深藏超越Protools的野心。
如果你是一個廠家的人員,讀到上面的內容應該已經倒吸了幾口涼氣了,冷汗也差不多有了。Apogee原本只是一個數模/模數轉換器生產廠家,如今卻憑借Symphony I/O涉足到了眾多新領域和價格區(qū)間。Symphony I/O集成了這么多新功能,顯示出Apogee將Symphony I/O發(fā)展成一個平臺的決心,我估計Apogee將來還會:
1. 出一塊DSP擴展卡,有了硬件DSP,嘿嘿,這對Apogee不是什么難事,哪怕只賄賂賄賂UAD就有戲。
2. 收購一家DAW廠商,現在基本每家DAW都在等待出售,賣方市場,出手的好機會
完成上述兩點,將來出現ApogeeTools壟斷天下就不是夢了,何況Protools今年放棄了硬件綁定策略,但即便如此自宮,不一定就能練成葵花寶典啊。
初識Symphony I/O
Symphony I/O一登場,便顯示出Apogee下這盤大棋的決心。Symphony I/O的外型很拉風,放到棚里也是超級拉風,尤其是那個電平表和LED燈,除了那些NB的大型調音臺,想不出還有什么設備能夠這樣吸引眼球。以前的那些音頻接口,還是忘記掉吧。
如果這么說你還沒什么感覺的話,那么我就直接一些吧。即便你用不到Symphony I/O,拿到棚里裝個范兒,震懾一下難纏的客戶,Symphony I/O也是不二法寶啊。絕對讓你臉上有光,面子大大的。
由于Apogee這盤棋下得太大,結果到我這里就悲劇了。剛拿到Symphony I/O的時候,它和一塊碩大的磚頭沒什么區(qū)別……由于Symphony I/O的功能太強大了,Apogee的驅動開發(fā)人員不夠,所以全部功能實現的時間表,都排到2011年底了。我那臺蘋果插槽都滿了,插不了Symphony卡,直接接上Symphony I/O,發(fā)現不能當音頻接口用,插上Protools,更是沒有反應,因此成了磚頭了。我火大,發(fā)信問Apogee的技術支持。人家不緊不慢地說要等升級2.1版本的驅動,結果又是等了幾天才有下載,這塊磚頭才活了,但是音頻接口還不能用,直到兩個星期前新的3.0Beta(注意還是Beta)驅動,才能夠讓Symphony I/O成為普通的數模/模數轉換器使用,至于最期待的USB2.0接口聲卡模式,估計要今年年底才能見到了。
Symphony I/O的4大模式詳解
Symphony I/O的最突出特性,就是其擁有4種模式以適應不同的情形,并且這4種模式的切換很快捷并且方便。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4種模式的特色。
1. Symphony模式
Symphony模式需要連接到Symphony卡(Symphony 64 PCIe或者是Symphony Mobile PCI Express/34),這個模式最大的特點在于支持超級多的音頻通道,至少32個通道,最大可以到128個通道每臺蘋果機,而且這個模式的延遲非常低,在96KHz下只有1.8ms。就用途來說,這個模式簡直就是為Logic定做的,和Logic結合很完美。這個模式的缺點在于還需要一塊額外的Symphony卡。最初版本的Symphony I/O默認為這個模式,這個模式可以說是Symphony I/O最穩(wěn)定的模式了。
2. Pro Tools模式
這是為連接Pro Tools設計的模式,使用很簡單,從HD Core卡上直接拉線連接上就OK。然后Pro Tools就能自動識別了。在這個模式下,Symphony I/O能夠自動識別并且切換到Pro Tools當前使用的采樣率上,使用相當的傻瓜。這個模式也很好很強大。
3. USB Audio模式
這是大家都期望的模式,也是目前唯一缺席的模式。在這個模式下,Symphony I/O就是一塊USB2.0音頻接口。是一款16通道的,支持到96KHz的接口,唯一的缺憾恐怕就在于其不支持192KHz。在這個模式下,Symphony I/O能夠在蘋果系統(tǒng)下所有的DAW下自由使用。根據Apogee的時間表和效率,這一功能恐怕要等2011年底了。
4. Standalone模式
獨立模式,在這個模式下,Symphony I/O就是一臺普通的AD/DA轉換器,可以當成Rosetta那樣使用。只需要連接Symphony I/O到數字輸入輸出或者模擬輸入輸出,就完成了。這一模式的意義在于為廣大Windows用戶提供了希望。雖然Apogee拋棄了PC,但不能阻止在PC下把Symphony I/O當AD/DA轉換器使用。這一功能目前還處于Beta測試階段。
Symphony I/O的安裝
Symphony I/O剛剛到來的時候,只是一個大鐵盒子。注意,在沒有插擴展卡的情況下,Symphony I/O基本是個擺設。而在安裝擴展卡的過程中,我發(fā)現了一個不大不小問題。整個拆解過程還是比較費力的。沒耐心的或者粗心些的人,很容易造成硬件損傷。對于絕大多數音樂人來說,動改錐可不是他們擅長的事情。個人感覺Symphony I/O在這點的設計上不人性化。這么昂貴的設備,拆壞了算誰的?
Symphony I/O那無可匹敵的、蘋果范兒的操作感覺
如果要我評價Symphony I/O的最大革新,并不是其4種模式,也不是其豐富的功能,而在于其從蘋果學來的精髓,也就是極其人性化的操控性?梢哉f,Symphony I/O的操控性,在專業(yè)音頻這一塊可以說是無人能比的。所有的操作,在前面板上至多兩步可以完成,如果你注意到前面板,你會發(fā)現那里只有兩個旋鈕而已。也就是說兩個旋鈕要搞定一切,而豐富的圖形界面,使得即便你不懂英文也能選對。同時,兩個旋鈕的手感非常出色。用完Symphony I/O,你會感嘆,Apogee跟著蘋果混了幾年,真的不是昔日吳下阿蒙了。
Symphony I/O的硬件拆解和解析
做為Apogee25年功力的結晶,不光是我,相信無數人都想要看看里面有什么物件。因此,這就成為了一個不得不完成的任務。下面,我們就開始剝開Symphony I/O漂亮的外殼,窺探一下Apogee的秘密吧。
圖5:擴展板全景,板上用了很多非標準的芯片,可見Apogee對于Symphony下的功夫不小,其內部已經大量“Apogee”化。用句流行話形容就是:“大部分元器件實現自主知識產權”,點擊放大
Apogee芯片特寫,猜測這塊芯片負責時鐘生成和AD/DA部分。有兩種可能:
1. 這是一顆ASIC, Apogee下了血本專門制造出來的
2. 實際上是一顆FPGA甚至DSP,Apogee磨掉原來的型號刻上自己的標。
圖7:電源部分特寫,用料很給力,也很養(yǎng)眼,點擊放大
Symphony I/O的主觀音質評價
主觀音質測試是爭議很大的項目,因為每個人的聽音喜好都是不同的。因此對于同一個聲音,會有人喜歡也會有人討厭。為了使得這次的主觀音質測試更加全面,我特意采用了對照校驗和雙盲測試。測試器材如下:
- 主監(jiān)聽:丹拿聲學老版BM6A、老版BM5A
- 參考監(jiān)聽:Egglestonworks Andra II 母帶級主監(jiān)聽,使用Bryston 7BSST頂級功放推動
- 對照監(jiān)聽1組:Genelec 1030A和1031A
- 對照監(jiān)聽2組:Adam A7X
- 對照數模模數轉換器: Apogee AD-16X和DA-16X
- Lynx Two Model B
- 參考數模模數轉換器: dCS 904和954,加上iclock和GPS
試聽曲目均為母帶級wave文件,少量為16Bit/44.1KHz,大量的是24Bit/96KHz和24Bit/192KHz。使用高采樣率文件試聽,能夠更顯示出細節(jié)。經過1個月的主觀試聽。得出的結論如下:
Symphony I/O的最突出特點在于信息量很大,相對于前代旗艦Apogee AD-16X和DA-16X,Symphony I/O提供的信息量提升了一個量級,其解析力非常給力。無論是高頻還是低頻,細節(jié)都多了很多,這樣對于很多混音師來說,可能需要重新檢討以前的作品了。Symphony I/O在解析力方面的提升,要得益于改進的777時鐘技術和更好的轉換器。
在聲音風格方面,Symphony I/O跳出了傳統(tǒng)Apogee之聲。從前的Apogee,追求渾厚的低頻、扎實的中頻和柔美的高頻。從而具有整體溫暖的聲音,F在的Symphony I/O,則追求全頻段的通透性及超高的解析力。
在低頻上,Symphony I/O的低頻比Apogee AD-16X和DA-16X更加凝聚有力,力氣更足。如果硬要挑什么毛病,只能說Symphony I/O的低頻下潛還不是很深。
在中頻上,Symphony I/O具有一種中性色彩,少了Apogee的味道。贊賞者會說這種聲音很現代,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而批評者則會說丟掉傳統(tǒng),不認親爹了。
在高頻上,Symphony I/O的解析力非常出眾,但是與傳統(tǒng)Apogee的聲音路子完全不一樣。如果說傳統(tǒng)Apogee的高頻比較柔,Symphony I/O的高頻就硬了很多。
總體上說,Symphony I/O的聲音比之前Apogee 的聲音改變了很多,變得更加現代,符合現代音樂的音色特點。但這種變化,也使得有人歡迎有人討厭。
總結:
Symphony I/O相對于以前的Apogee產品,是一個完全的新境界。在未來的十年將統(tǒng)治大部分商業(yè)錄音棚。
優(yōu)點:
- 絕對是絕大多數音樂人YY和SY 的對象,裝13的利器。在Symphony I/O面前,神馬都是浮云!
- 極佳的音質,給力啊。
- 以一個比較小的體積提供高度整合的功能:耳放、監(jiān)聽控制,話放,AD/DA和音頻接口等。
- 極其爽快的操控性。
- 強大的擴展功能。
- 多種模式適應不同的使用環(huán)境。
- 那個電平表是相當的YY啊。
- 與以前相比,整體價格有所降低。
缺點:
- 對24Bit/192KHz的支持不完全,某些模式下不給予支持。更未提供32Bit/384KHz的支持,誰也難保幾年后32Bit/384KHz不會成為新標準。
- 目前Apogee的驅動升級速度堪憂,很多功能仍然缺失。
- 不支持PC,還是那句話,錯誤啊。
- 要求音樂人有一定的動手能力,至少改錐是要會用的。
- 雖然整體價格相對有所降低,但是入門價格卻提高了,這個數學你懂的。
作者:王逸馳 來源:MIDIFAN
【打印此頁】【返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