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十個常見的音頻謠言
- 作者:Pro Audio Files
- 編譯:陳沛宇
- 出處:https://theproaudiofiles.com/10-common-audio-myths-debunked/
相信大家在音頻方面都有許多見解,但今天我要講的十個謠言可能還會有一部分能幫助到你,來快速篩查一下吧!
1.房間聲學處理對聲音質量影響很大
這句話本身沒問題,但還需要注意聆聽位置。在簡單處理的房間中就可能有幾個點位擁有特別平直的頻響,遠好于裝修考究的錄音棚角落位置。
2.好話放比好麥克風更重要
麥克風對聲音的影響遠大于話放,但價格帶來的效果提升并不是線性的,并且麥克風類型也會有區(qū)別。舉例來說,動圈麥克風會比電容麥克風對話放的要求就不一樣。通常來說,高端的麥克風配低端話放效果遠好于低端麥克風配高端話放,但話放也不能過于差。
3.衣柜或其他小空間適合錄制人聲
不合適,這類空間會有嚴重的梳狀濾波效應,削弱人聲的體積感并且無法修復。適合人聲錄制的環(huán)境應該是有一點反射聲,中等空間大小,且具有合適的聲學裝修。避開平行墻面和玻璃。錄制的人聲應該有自然的房間感,而不是“衣柜感”。
4.在人類聽覺范圍外的聲音可以被“感覺到”
目前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次聲波和超聲波能被感覺到(僅限音頻制作范圍內)。并且還有觀點錯誤認為聽覺頻率外的音頻信息會影響到頻率內的音頻,例如某些均衡器的30khz檔位會影響聲音,但其實是該檔位本身調節(jié)范圍不只在30khz,實際上影響到了20khz以下的聲音。
5.母帶處理可以升級音樂為出版級水準
母帶處理無法產生非常顯著的效果。出版級水準的定義由音樂各個方面的質量決定。從作曲編曲到樂手演奏水平,從錄音質量到混音質量。母帶處理是最后的錦上添花,不能依賴母帶來大幅提升作品品質。
6.高質量的線材能改善聲音
理論上線材的影響微乎其微,不應該在考慮范圍內。目前沒有嚴謹的雙盲測試結果,主要是音頻聽覺感受不僅僅是物理現象,更是心理現象。完全相同的設備在不同的身體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下聽都會有不同的效果。只需要記住線材改善音質應該是最不需要考慮的(明顯的破音等問題除外)。
7.錄音時越接近0dbFS效果越好
在數字錄音環(huán)境下是錯誤的。16比特或24比特錄音格式完全不需要擔心動態(tài)問題,如果過于接進0dbFS反而會增加削波的風險。有一些模數轉換器在特定動態(tài)范圍內才有最佳表現,通常來說,保持電平在-20dbFS到-10dbFS即可。
8.可以從歌曲音頻中完整去除人聲
不完全可以。雖然市面上有大量的軟件可以去除人聲或其他音樂元素,但都無法“完整”做到。人聲的頻率范圍特別廣,即使用門限、EQ、壓縮、MS處理,甚至使用頻譜處理軟件去除人聲,都會多少留下一點痕跡。如果處理過頭,那么就不僅僅是人聲被去除了,而是和人聲重疊的其他音樂元素也被一同去除,最后的結果也是不理想的。
9.長時間使用耳機會損傷聽力
這里更多的是生理調節(jié)導致的問題,也就是耳機更容易導致聽覺適應,讓人不自覺繼續(xù)提升音量,最后損傷聽力。但只要保證音量在健康的范圍內,耳機并不等于損傷聽力,即使音箱開的過于大聲也會損傷聽力。
10.越好的硬件能帶來越好的作品
作品質量和硬件沒有嚴格關聯,最重要的是思路和耳朵。提升作品質量不能依賴于升級硬件,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作品甚至沒有使用到任何硬件設備。提升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打印此頁】【返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