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的藝術(shù)(六)解密麥克風
說到錄音師手中的頭號武器,那就非麥克風莫屬了,麥克風的重要性在于其處于錄音器材的最前端,它的好壞,決定了你錄音的整體質(zhì)量的高低,一個很差的麥克風錄制的聲音,是后期怎么修補也無法變好的。因此,精通麥克風,就成為錄音師必備的技能了。錄音在整個音樂制作的過程中應該占據(jù)至少70%的重要性。而麥克風在錄音中,則也應該具有超過70%的比重。很多時候,后期在做的,不過是在彌補前期錄音中麥克風的不足或者是使用不當。如果我們能夠在錄音中做好,用好麥克風,后期我們才能夠更加輕松。
錄音師對于麥克風的了解,應該是如同士兵對自己的槍一樣的了解程度。下面,我們就從麥克風的結(jié)構(gòu)入手,分析麥克風的原理和特點。
麥克風的指向性
所有麥克風,都有一個接受聲音信號的地方,這里我們稱之為音頭,一般的位置是在震膜后面。音頭有三種構(gòu)造。一種是單面壓力接受式,只有一端開口,這樣只有震膜的一面可以接受聲壓。另外一種則是壓力角度接受•全開放式,也就是震膜兩面都可以接受各種角度的聲音。最后一種壓力角度接受•半開放式,則是震膜兩面只能接受特定方向的聲波,具體原理我們后面詳細說。
只有一面能夠接受聲壓的震膜,背面的聲波將會繞到正面來,因此也能夠被感應到,這樣一來,任何方向的聲音都能夠拾取到,因此我們稱這種指向性為全指向,英文中通常稱為Omni,或者用一個圓圈的圖案來代替。
兩面都能接受各種聲音的震膜,從兩側(cè)過來的聲波分別繞到正反面,從而產(chǎn)生相同的壓力,這樣一來就抵消了,結(jié)果就是成為8字的形態(tài),也就是我們常說的8字指向。
還有最后一種情況,這種情況中反面聲波被允許通過到震膜上,這樣一來和繞到正面的聲波相互抵消,因此這種情況下,后方的聲音是拾取不到,這就是心型指向的麥克風。一般使用一個心的圖案來代替。
這時候有人嚷嚷了,就這三種指向,不對吧,我怎么看到有7種指向的,那是怎么出來的?還有有些麥克風這些指向都有,那是怎么做到的呢?這個問題答案看似很簡單,那就是換頭術(shù)或者是指向的疊加。換頭很簡單,把原來的音頭擰下來,換上合適的。Blue的大振膜話筒比較喜歡這種技術(shù),所以經(jīng)常能看到。疊加則是將兩種的指向音頭疊加起來,成為一個新的指向,比如一個心型指向的加上一個8字指向的就是全指向。很多帶有選擇的大震膜麥克風,都是通過這種方法實現(xiàn)的。
音頭不光決定了指向,還決定了音色的特點。單面壓力接受式的音頭,能夠拾取出自然清晰的聲音,縱深感和真實感非常出色,低頻控制得也很好。而壓力角度接受式的音頭,則會帶有近講效應,使用恰當了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低頻EQ,可以非常自然地控制頻響,但是用不好的話效果也會很糟糕。
麥克風,耳機和音箱
大家看到這個標題會問了,這三者有關(guān)系嗎?麥克風是錄音,而耳機和音箱是回放聲音,似乎正好相反,完全不沾邊啊。但是如果我們細致分析他們的原理,就會發(fā)現(xiàn)相似之處,耳機和音箱都是將數(shù)字信號轉(zhuǎn)換成為震膜的震動而發(fā)聲,而麥克風則是將震膜的震動轉(zhuǎn)換成為數(shù)字信號。兩者的區(qū)別只不過是信號流程相反而已,這就說明兩者的特性會有一部分的重復。而耳機的發(fā)明,則證明了這點。
有個生動的故事說,當年森海塞爾的工程師,在制作麥克風的時候。偶爾將信號弄反了,結(jié)果偶然發(fā)現(xiàn)麥克風中發(fā)出了聲音,這點啟迪了這位工程師,從此耳機誕生了。
說了這么多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主要目的在于將來說明的時候和耳機或者音箱做對比,可以更加深刻的認識某種特性。
動圈麥克風的原理及特征
首先我們回憶一下動圈揚聲器的原理。
當音頻電流流過動圈時根據(jù)磁電感應原理,動圈將帶動揚聲器的紙盆產(chǎn)生前后的運動,揚聲器就將電信號還原成聲音。大家可以看到,根據(jù)物理中的磁電感應原理,這個過程是可逆的。而動圈麥克風,正是這個可逆的過程。動圈麥克風,也就是振膜接收到聲波的壓力,帶動線圈在磁場中的移動,從而產(chǎn)生電流。這就是動圈麥克風的工作原理。這時候有人問了,那么為什么沒見過有人用動圈揚聲器做麥克風?這之中的原因是動圈揚聲器的阻抗非常小,而麥克風后端的放大器需要高阻抗的輸入,這樣一來,這段看似美好的婚姻也只能以離婚結(jié)束了。
說到動圈麥克風的優(yōu)勢,其中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不怕摔。很多歌手現(xiàn)場唱歌的時候喜歡蹦蹦跳跳,這樣一來,麥克風就成為了最大受害對象。有時候甚至會出現(xiàn)天上掉下個麥克風來,如果那支麥克風碰巧是你的U87,我估計當時你連死的心都有(不過別忘了在遺囑上寫著財產(chǎn)受益人是我就行了)。而如果要是Shure的SM58,你只需要跑過去撿起來看看有沒有事情就行了,而且99%都是沒問題的。所以動圈麥克風的“不死小強”的能力,使得在現(xiàn)場被廣泛使用。
動圈麥克風另外一項“不死小強”的能力,在于能承受很大的聲壓。動圈麥克風能承受的聲壓,要比電容話筒高10-20dB的樣子。而這點,使得動圈麥克風能用來做現(xiàn)場,因為現(xiàn)場的突發(fā)情況很多,聲壓變化具有突然性和不可預測性,而動圈麥克風較大的聲壓承受力,使得能夠比較好的應付這種情況。
上面說了很多動圈麥克風的優(yōu)點,下面就必須說說動圈麥克風的缺點了。從原理上說,動圈麥克風的震膜接收到聲波的壓力開始振動,這是有個反應時間的,也就是通常說的Attack,起始時間。當聲音停止的時候,麥克風振膜恢復到靜止狀態(tài),也需要一個時間,這就是通常說的Release,釋放時間。我們在這里看似乎沒有什么大問題,而對于音質(zhì)來說,卻是一種失真。
動圈麥克風另外一項失真來源于震膜的分割震動。由于震膜的物理特性,因此可能出現(xiàn)當聲音從某一個角度作用于震膜的時刻,由于震膜的物理特性不均勻,產(chǎn)生形變,從而造成頻率失真。這點在動圈麥克風上很常見,導致動圈麥克風的失真相對電容麥克風比較大。
動圈麥克風的靈敏度也比較低,原因在于線圈在磁場中產(chǎn)生的電壓實在是太微弱了。而電容話筒產(chǎn)生的電壓,是動圈麥克風的數(shù)倍。所以對于一些極微小的聲音,動圈麥克風無法成功拾取,因此比較粗糙,用專業(yè)術(shù)語來說就是靈敏度比較低。
因此我們可以總結(jié)動圈麥克風的優(yōu)缺點了。動圈麥克風具有結(jié)實,耐受度強的優(yōu)點,缺點是會造成比較大失真,靈敏度低。動圈麥克風的聲音,不適合錄制那些特別要求細膩的聲音。但是對于鼓這樣具有突然性,聲壓大的樂器來說,卻是神器了。
著名的動圈麥克風包括shure出品的一系列麥克風,首先要提的是據(jù)說拿到真貨如同中500萬一樣難的sm58(如圖1),這款低價位的動圈麥克風是入門的不二之選,人聲什么都能勝任。這款動圈風靡了世界40年,可謂是老樹常青了。還有值得一提的是Shure的SM57,用來錄制鼓組很不錯。在其他的動圈麥克風中,有許多錄制鼓的神器,需要耐心選擇。
電容麥克風的原理及特征
凡是高檔的麥克風,宣傳文字中必然有句話,叫電容麥克風。言外之意就是電容就代表了高檔貨。而當你一看價格,也很高檔,部分還是5位數(shù)的樣子。那么,電容麥克風到底有什么好處呢?首先要從電容麥克風的構(gòu)造說起,電容麥克風,顧名思義就是音頭是個電容。學過物理的讀者都知道,一個電容是分兩級的。電容麥克風上,電容的一極就是震膜,另外一極就是背極板。兩極相距一定的距離。當聲波作用于震膜上,施加了一個壓力,震膜就會產(chǎn)生移動。這樣一來,兩極之間的距離就會產(chǎn)生變動,就會發(fā)生電壓上的變化。將這個電壓變化傳遞到后端放大器,就可以輸出信號了。電容麥克風的震膜,一般情況是一層金屬膜。有人這里問了,不是金屬的可以嗎?我回答說,如果是絕緣體,那還叫電容嗎?需要注意的是,這層金屬膜很薄,薄到一般工藝的工廠無法生產(chǎn),需要在10微米以內(nèi)的厚度,兩個極之間的距離,也只有最多50微米那樣的距離。注意這里的單位是微米,幾乎是肉眼看不到的厚度。這一特點,直接決定了電容麥克風價格的昂貴性,以及易損壞的特性。正因為要求如此嚴格,所以電容麥克風的生產(chǎn)工藝要求很高。而市面上有一種駐極體的東西,內(nèi)部具有一定的偏壓,因此工藝要求上不像電容要求那么高,極板之間的距離可以更大一些,但是音質(zhì)也不如真正的電容麥克風,F(xiàn)在有些不法商販利用駐極體冒充電容,要注意。
電容麥克風,根據(jù)震膜的大小分為大震膜和小震膜。這就拉開了著名的大震膜和小震膜斗爭的序幕。一般來講震膜直徑大于1英寸的叫大震膜,小于的叫小震膜。但也不是特別死的規(guī)定,比如一個直徑0.9999英寸的震膜叫什么呢?還是應該算是大震膜吧。
大震膜(如圖2)的特點,和揚聲器的特點非常像。大家都知道,低音揚聲器的口徑一般非常大,而高音揚聲器,則比較小。這是因為當高頻聲波到達震膜表面,震膜會產(chǎn)生相應的高頻率運動。如果震膜的材質(zhì)不均,力學特性將不會相同。這時候震膜將會出現(xiàn)幾種不同的震動情況,導致震膜出現(xiàn)形變。這樣一來,產(chǎn)生失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而小震膜,由于相對比較小,所以出現(xiàn)材質(zhì)不均的機會要比大震膜小很多,整個震膜的強度也不容易產(chǎn)生形變,因此高頻的失真會比較小。同樣的道理,大震膜,對于高頻的表現(xiàn)將不會如同小震膜那樣的出色,因為震膜的頻率上限受到了限制。而小震膜,對于高頻表現(xiàn)好,而低頻就不出色了,因為小震膜的頻率下限受到了限制。這樣一來,也就鑄造了大震膜和小震膜不同的聲音特色。
大震膜的音色,通常來說都是溫暖寬厚的,中低頻感覺很好,很實在!而小震膜,則在高頻上解析度非常驚人,非常細膩。這樣在整體上音色偏冷一些。因此,很多時候的音色取舍,就變得很重要了。
什么是電子管麥克風?
電容麥克風在音頭之后,轉(zhuǎn)換成為信號,之后還有一個放大器部分,要對信號進行升高電壓,降低電阻的操作。這個放大器,可以是晶體管的,也可以是電子管。由于晶體管天生命賤,發(fā)燒友看不起,專業(yè)人士也不在乎,所以沒有晶體管麥克風一說。而電子管,天生高貴命好,竟然能夠獨立出來被稱為電子管麥克風,還能愚弄大眾,讓大眾以為不屬于電容麥克風之中呢。電子管麥克風,也就是常說的管子麥了。但實際上,大家要明白管子麥實質(zhì)上還是電容麥克風(如圖3)。
麥克風廠商簡評
說了這么多,下面大家應該了解一下各個麥克風廠商的相關(guān)產(chǎn)品了。
Neumann:中文叫紐曼,你如果不知道這個牌子的話,大家不會認為你是圈里人。這個牌子的麥克風太有名了,如同中國的夏利在汽車界一樣知名(但是要澄清的,比夏利的檔次高多了)。它最有名的有什么呢?U87和U89電容麥克風,差不多1萬多一只的樣子。U87的優(yōu)點在于頻響平直寬廣,并且最突出的特點在于其一致性出奇的高,至少比Neumann預想的高很多了。這樣一來,每只U87的音質(zhì)驚人的一致,所以錄音師用起來特別順手,幾乎不會失手。其次是M系列的管子麥,比如要價3萬多的M149,都是頂級的電子管,聲音非常溫暖寬闊。然后是TLM系列,TLM的含義為無變壓器麥克風,也就是后端的平衡電路不使用變壓器,這是Neumann發(fā)明的技術(shù)。TLM系列的優(yōu)點在于靈敏度非常高,反應快速。最后是KM系列,KM都是小震膜的產(chǎn)品,個人感覺性價比適中,但是不屬于神器的檔次。除了這4大系列,Neumann其他產(chǎn)品你也要看看。全面了解Neumann,你就能夠控制將近一半的麥克風市場了,這話不夸張……
森海塞爾:耳機很有名,但是你不知道,話筒也不錯。其MKH系列,具有特殊的改善高頻的電路,因此在高頻表現(xiàn)上非常出色。不能忽略。此外森海全系列的麥克風也要了解,這其中之一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森海已經(jīng)收購了Neumann,也就是Neumann的東家了,當然不能忽視了。
拜亞動力:我比較喜歡這個牌子,可惜這個牌子的麥克風和耳機一樣,總是在生存的邊緣掙扎著。拜亞動力的MC系列電容麥克風值得關(guān)注,不過價錢也快是和Neumann的M系列一個檔次了。至于低端的拜亞動力,對不起,我似乎想不起來有什么了。
AKG,中文名字愛科技?是相當受歡迎的角色。它的麥克風價錢并不昂貴,很多都在5位數(shù)的下面,而且不乏好的麥克風。比如兩種414(如圖4),一定要掌握,屬于萬元內(nèi)的神器了。還有什么C300B,也要掌握好了。然后就是C12VR這個藍色的電子管麥克風,名氣很大,價格也不算便宜,不過名氣雖大,但是在國內(nèi)似乎見到的不多。AKG我個人評價是難得的厚道廠家,所以全線都要比較熟悉。如果你的棚里用不起Neumann這樣的,AKG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RODE,來自澳大利亞的牌子,國內(nèi)比較普遍,比如那個NT2。但是用的人多了,罵的人也多了。平心而論,RODE是相當厚道的廠子,是在國外很少看見,原因就是澳大利亞的牌子,正如今天中國牌子所遭遇的,老外對于澳大利亞能否生產(chǎn)麥克風是非常懷疑的。結(jié)果一來導致幾乎沒有什么大棚愿意用。但是在國內(nèi), RODE的NT系列需要非常熟悉,我們的啟蒙就靠它了!
Blue,也是來自澳大利亞的牌子,國內(nèi)中音代理,推廣過一段時間,可惜大家的認知度仍然很低。最出名的莫過于一個球形的麥克風,外形很養(yǎng)眼。這個牌子的麥克風很不錯,可惜繼承了Rode不好的血緣,還和Neumann一樣貴,因此死得很慘就不例外了,難道澳大利亞人真的沒資格制造麥克風嗎?看來老外崇起洋來,比國內(nèi)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B&K,前不久改名成為了DPA,出名的奢侈品。4xxx系列的麥克風,都不便宜,而且20,30萬的也大有貨色,真是可怕。B&K是聲學測量起家,因此其麥克風,自然也是相當厲害。如果說缺點的話,大概只有昂貴這一點了。
Schoeps,這個牌子的小震膜話筒聲音非常不錯,一定要注意。但是價錢也不是那么便宜。
鐵三角:小日本來了,東西比較便宜,但是我看不出來有什么購買的必要。RODE比它好一些,加上是日本貨,我看還是算了。
Brauner,這是小作坊的極品貨,Brauner的麥克風為完全的手工制造,因此定購一個需要不少的時間(如圖5)。而如果你看一下它的價格,你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最便宜的也在5位數(shù)上,而最貴的,則是6位數(shù)了。Brauner的話筒音質(zhì)非常出色,為很多錄音師夢中的情人。如果你有足夠的錢購買一對兒VMA,那么恭喜你,你已經(jīng)Hi-end了。
除了上述廠家之外,還有很多小作坊出產(chǎn)極品麥克風,當然價格也很高。最近幾年,國產(chǎn)話筒也異軍突起,占領(lǐng)了不少低端市場,比如797,飛樂等話筒,品質(zhì)都不錯。
【打印此頁】【返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