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吉他與電吉他的EQ 技巧
作者:Rich Tozzoli
編譯:兔子
人們在談論木吉他/電吉他的制作以及混音的時候很可能會提到Rich Tozzoli,他是目前最有經驗的吉他演奏家兼制作人之一,他將在本文中和大家分享他的吉他EQ小技巧。
說到電吉他和木吉他的EQ處理,我們首先需要明確一點,這兩種樂器的EQ處理手法是有所區(qū)別的,實際上還需要根據實際使用的琴、拾音的話筒、箱頭(Head)、箱體(Cab)和音箱模擬(Amp Simulator)的種類來具體分析。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在不斷地減少自己使用的插件數量,就算是上文提到的各種不同設備錄制的聲音,我都會用相同的插件來進行聲音處理。
電吉他
我電吉他分成兩個部分來講解——音箱模擬插件和真音箱拾音。大部分音箱模擬插件會有內置的EQ組件,通常就在箱頭的面板上。除了常規(guī)的Bass、Mid和Treble三段調節(jié)外,有的音箱(比如Marshall和Fender的音箱)會配有Presence旋鈕,將這個旋鈕調大的話聲音會變得特別明亮。除去音箱的調節(jié)部分之外,在插件里通常還可以調整話筒的位置和具體型號等功能。毋庸置疑,在插件里調整話筒的位置比實際錄音中調整話筒位置要簡單的多,正確地調整就能得到非常搖滾的音色。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我發(fā)現自己無論是使用音箱模擬插件還是用真音箱,在EQ種類的選擇上是一致的。
插件時間
音箱面板上的控制參數能讓聲音足夠好,但是隨著制作的深入,你需要額外的EQ插件來讓吉他的音色融入整體的混音——非常重要的一步。在這里我會用到兩個不同的EQ插件,Neve1073或者API 560。他們有非常多的插件版本,但是目前我在使用UAD里面的。有非常多的優(yōu)秀錄音作品中能找到這兩款EQ的聲影,實話實說,他們的聲音的確具有魔法般的效果。
NEVE 1073
圖一:NEVE 1073 1073插件版模擬了完整的1073電路,包括前級、輸出放大器、過載飽和特性以及著名的三段式EQ。在處理電吉他上,我發(fā)現了兩個非常實用的頻段。首先是中頻旋鈕上的4.8kHz。你需要先打開EQL按鈕來讓EQ生效(否則你不會聽到任何變化),然后調整中頻旋鈕上的外圈至4.8kHz的頻段上。接下來就可以調整內圈的旋鈕,向著“+號”方向順時針旋轉。1073中的這個頻段剛好能提升吉他軌的中高頻部分,但是又不會讓聲音太過刺耳。 另外一個我通常會調整的參數是low shelf旋鈕。我會把它調到60-120Hz之間的位置,向著“-號”的方向逆時針旋轉。這樣可以切掉吉他的低頻可能與貝斯和地鼓打架的部分。你會發(fā)現就算是切掉了這些部分,吉他的音色依舊聽起來非常厚。 API 560
圖二:API 560
另一個能幫你解決問題的EQ是API 560,它包含了一個十段的圖形EQ,整合了 API定制的2520運放。
沒錯,我又選擇了4kHz的推子下手,將它推到右邊,它可以提供最多12dB的增益。如果需要提升更多空氣感的話,我也會提升8kHz的推子。對于低頻的處理也和1073的處理手法相似——衰減63Hz和31Hz的推子,去掉有潛在問題的低頻部分。
木吉他
原聲吉他的處理手法與電吉他的處理手法有所區(qū)別,需要比電吉他的處理更加“干凈”。我選擇的原聲吉他EQ是Sonnox Oxford EQ或者Massenburg DesignWorks MDWEQ5。
SONNOX OXFORD EQ
圖三:Sonnox Oxford EQ Sonnox EQ是一個五段式EQ,在LF和HF部分配備了對應的shelf開關。它的聲音非常干凈,這是我選擇用它來處理原聲樂器的原因,尤其是用在吉他上。它有四種不同的EQ曲線可以選擇(在EQ curve type窗口中選擇),可以選擇從窄到寬的不同帶寬。。 對于大多數的原聲處理上,我會選擇EQ type3,然后從10kHz附近開始著手。這個頻段可以提升吉他撥弦的聲音和空氣感,可以提升吉他在整體混音中的清晰度。在黃色頻段范圍里,用鼠標進行掃頻,找出最適合這把吉他的頻段位置。對于“Q值”的設置需要做一點點嘗試,它可以控制頻段影響的范圍。“Q值”越大,影響的頻段范圍就越大。降低“Q值”,影響的范圍更小,處理聲音會更精確。 之后我會打開LF濾波器,對100-150Hz附近的一個頻點進行低切。這樣的處理也是為了讓低頻部分更干凈,留出更多的空間給別的樂器。 MASSENBERG DESIGNWORKS MDWEQ5
圖四:MDWEQ5
Massenberg DesignWorks MDWEQ5,我使用的也是UAD的版本。這是一個非常干凈的,如手術刀般準確的五段式的參數EQ。它的染色非常小,他們公司花費多年專注在數字領域的濾波器研究。
首先我會用shelf提升4kHz,提升琴弦的高頻空氣感。這里跟別的EQ上的處理手法不太一樣,這個EQ可以非常精確地提升非常小的頻段范圍,你會驚喜地發(fā)現,在這個頻段上做非常大的增益還能保持非常干凈的聲音。
然后我會切掉120Hz附近的一些低頻,還可能會在中低頻段掃頻找到一些300Hz-500Hz范圍不好聽的聲音進行衰減,取決于木吉他的具體錄制方式。
不同的音軌會有不同的聲音處理需求,正如吉他的EQ一樣。但是總的來說,我認為染色比較多的EQ比較適合電吉他,比如Neve和API。而那些非常追求干凈的EQ則更適合用于木吉他上。相信你的耳朵!
轉自《midifan月刊》2016年03月第120期
【打印此頁】【返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