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的藝術(八)一些民族樂器的錄音
古箏(如圖1)又名“秦箏”。自秦、漢以來從我國西北地區(qū)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各具濃郁地方特色的流派。山東箏、河南箏、潮州箏、客家箏、浙江箏、福建箏、內蒙箏(即雅托葛)、朝鮮族的伽揶琴(即延邊箏)和被稱為真秦之聲的陜西箏九個流派。目前古箏的統(tǒng)一規(guī)格為:1.63米,21弦。古箏的面板大多數(shù)采用河南蘭考的桐木制造,框架為白松,箏首、尾、四周側板有紅木、老紅木(緬酸枝)、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箏的音質取決于面板和琴弦,周邊用料對古箏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紅木、紫檀、金絲楠木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過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區(qū)的箏又有多種定弦法,箏的新種類還有“蝶式箏”、“轉調箏”等。
古箏的發(fā)聲原理在于撥動琴弦后,引起木質琴體的共振而發(fā)聲。由于古箏形體比較龐大,聲源已經有了寬度,因此對于古箏獨奏多采用立體聲錄音效果比較好。
古箏的錄音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是音量的問題,古箏作為傳統(tǒng)民族樂器,樂曲講究的是意境,而不在于音色。從這點看,意境大于音色的重要性。因此錄制時候,不一定需要滿電平錄音,過大過滿的聲音反而會破壞古箏所要表達的意境,因此錄音師需要注意意境的重要性,有時候聲音大并不一定好,這點一定要記住。
其次古箏需要一定的聲學空間以便和周邊環(huán)境產生自然共鳴,這樣的合成音色才能產生出意境。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古箏前方距離在1米以外的全指向話筒進行立體聲錄音,就很恰當。并且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大震膜的電容麥克風比較普遍,能夠得到滿意的音色。
還有另外一種錄音方式,是使用麥克風對準古箏下方的音孔進行錄音,這樣的好處在于聲音清晰,但是缺點在于共鳴不足。在實踐中,這種方法容易出現(xiàn)過重的低頻,如果有這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錄音師需要調整話筒的位置,使話筒距離音孔的中軸略微遠一些,才有可能得到正常的聲音。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古箏的演奏噪音問題。多數(shù)情況是演奏者的指甲碰弦的聲音,有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非常刺耳。第一種解決辦法在于調整話筒的位置,但是效果不一定特別好。第二種方式是一些錄音師采用改良材料的指甲,使噪音不是那么明顯。最后一種方法,則只能考慮采用指向性話筒規(guī)避噪音了。
古琴
古琴(如圖2),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它在中國歷史上流傳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斷,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至今依然鳴響在書齋、舞臺上的古老樂器。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yǎng)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tài),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游、對酒當歌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
古琴是最有中國民樂特色的樂器,在民樂中非常常見,其發(fā)聲原理在于撥動琴弦后,引起木質琴體的共振而發(fā)聲。古琴個頭不大,這點也造成了極大的錄音困難。
古琴的錄音難度在于其形體小,發(fā)聲小,但是演奏噪音是經常的事情。這樣一來,近場錄音很可能出現(xiàn)聲音合適了,但是噪音太大。或者是噪音小了,琴聲不清晰了,錄音很有難度。古琴的錄音麥克風擺位和古箏類似,可以古琴前方距離約1米以外的全指向話筒進行立體聲錄音,也可以使用麥克風對準古琴下方的兩個音孔進行錄音。但是在擺位調整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得到比較好的效果。古琴錄音的另外一個因素在于最好選擇一個噪音低的聲學環(huán)境,因為本來古琴聲音已經比較小了,如果環(huán)境噪音大的話,很容易影響古琴聲音的清晰度。
箜篌
箜篌(如圖3)是中國古老的彈撥樂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很有特色的中國樂器。據(jù)考證,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箜篌在古代除宮廷樂隊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但是,這件古老的樂器,從十四世紀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們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為了使這消失多年的樂器重現(xiàn)舞臺,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起,中國音樂工作者和樂器制作師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們根據(jù)古書的記載和保存下來的古代壁畫的圖形,設計試制了幾種類型的箜篌,但是由于這些箜篌存在著許多不足,所以沒有推廣和流傳開來。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一種新型箜篌--雁柱箜篌被研制出來。它的結構比較完善、科學,音響具有民族特點,因而被推廣用于音樂實踐。箜篌是目前除編鐘外體積最大的民族樂器,但是仍然有不少人不認識這種樂器。
如今的箜篌,形態(tài)上已經酷似西方樂器豎琴,并且從發(fā)聲原理看,更加接近豎琴。因此有人也稱箜篌為中國豎琴。箜篌的聲音輻射沒有一定的方向性,而是自然發(fā)散到四周的三維空間中,因此最常用的錄音方式,就是在距離箜篌大約1米處擺放一對兒麥克風進行立體聲錄音。這樣得到的聲音,將帶有自然空間的混響,音色出眾。另外一種錄音方法,則是兩只麥克風分別對準箜篌的高音和低音弦,具體方式如同我們之前提到的鋼琴錄音一樣。兩只麥克風距離琴弦大約20-30厘米,這種近距離的拾音,能夠帶來更加具有沖擊力的聲音。但是缺點在于如果掌握不好,聲音就會出現(xiàn)不平衡。箜篌的錄音總體上來說不是很有難度,只要略微調整一下,就會有比較好的聲音。
【打印此頁】【返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