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Waves插件混音(四)流行篇--續(xù)
在這首歌里面有兩個貫穿全歌的節(jié)奏吉他。其中一個是演奏power chord的,它的聲像被放到了50%右邊;另一個是琶音的清音吉他(clean guitar),它的聲像被放到了50%左邊。這兩把吉他被放到左右兩邊是因為這樣能達到互補的目的,聽起來像是在交替演奏。它們的音色都不太相同,所以如果把聲像完全放到100%聽起來會太明顯。在聲像的中間就會形成一個空缺,整個混音就會聽起來沒有方向感。
在 兩 把 吉 他 上 我 們 都 添 加 了 適 量 的 “ W a v e s Trueverb”(如圖1)。它們都被送到了相同的Trueverb里面,這讓它們聽起來處在相同的房間。同樣這也能讓這兩個聲音更好地連接起來而不會離的很遠。兩把吉他的聲相都被調到了合適的位置,好給lead vocal留出位置。
注:在很好地融合不同的電吉他的同時,我們仍然努力在不同的樂器之間(比如吉他、鼓、vocal等等)追求清晰度和區(qū)分度。我們希望能把不同樂器的特征表現出來。如果所有的樂器在混音里面都是相同的頻率的話,要把它們區(qū)別開來就不那么容易了。
左邊的那把清音吉他沒有經過過多的EQ處理,只是在90Hz(如圖2)的地方放置了兩個高通濾波。這兩個濾波可以把沒有用的隆隆聲去掉,讓bass吉他的聲音聽起來更清楚一些。
Power chord吉他除了在400Hz的地方放了一個高通濾波之外沒有做任何的處理。這樣bass吉他就可以占據power chord吉他被濾掉的位置。這樣對于提高不同樂器的清晰度很有好處。
最后,一個適量的power chord吉他被送到了一個C1 side-chain壓縮器里面。Kick的每次敲擊都會觸發(fā)這個壓縮器。這是一個用在吉他上的非常流行的方法,它能制造出一種類似泵的一起一落的效果,從而使吉他在整首歌里面動態(tài)不是那么強烈。Power chord吉他是經過強烈失真和壓縮的,這意味著它只停留在小的動態(tài)范圍內。因為“Call On Me”是一首以lead vocal吸引人的歌,我們不希望Power chord吉他在每一次kick敲擊的時候都蹦出來。相反我們希望每次kick敲擊的時候,Power chord吉他都能突然變小。我們實際是重新修正了Power chord吉他的動態(tài),使它為kick drum讓出路來。由于這種效果為整首歌增添了一種律動感,所以聽起來和以前大不一樣,F在我們的Power chord吉他不再是直直地彈它的和弦,而是和著kick drum的脈搏一起律動。這就是這種額外的groove的由來。
為了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我們利用Waves C1Sidechian 壓縮器(如圖3)。我們把原始信號送到左邊,然后壓縮的信號從右邊出來。我們已經把kickdrum的信號送到了stereo C1 sidechain的左邊,同時power chord吉他在右邊。在C1里面我們在“keymode”上選擇了“L>R”選項,這樣強制右邊經左邊控制進行壓縮。
壓縮器的左邊是聽不見的。它的作用只是控制右邊信號的壓縮量。我們選擇了50:1的ratio(相當于限制),這意味著我們把Power chord吉他的峰值整個去掉了。0.11ms的attack是保證了吉他在kick的每次敲擊之后快速地被壓縮。30ms的release是保證吉他在被壓縮之后30ms之后才能回到0dB。在kick不敲擊的時候吉他音量是它的原始大小。一個-12.4dB的門限保證了吉他在每次kick敲擊的時候也有12dB的增益衰減。12dB的增益衰減看起來很多,但是請注意它只延續(xù)30ms,往往你只能“感覺”到它而根本聽不到。
注:我們把Power chord吉他送到了stereo C1壓縮器的右邊。這意味著Power chord吉他的聲像整個被放到了最右邊。Stereo C1的右聲道現在真正變成了決定聲像的軌道。注意你的DAW里面C1軌(在我的Cubase里面是Guitar Ducker軌,不過要自己把里面的C1換成C1-sc,然后調用預制文件。---譯者注)的聲像被調到了50%的右邊。Kick軌道被“發(fā)送”到了C1里面。這意味著kick仍舊保留著它原始的軌道不變,只不過一些信號被C1借用了罷了。這些借用的信號是聽不見的,它們用來控制對右邊的壓縮量。
Overdub Electric
Overdub吉他的作用是為bridge部分提供一種“呼應”的效果。這使得這一段聽起來更明顯而且和chorus的音樂性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把它的聲像放到了最左邊,同時在200Hz的位置放上了一個高通濾波器(如圖4),這樣可以去掉不必要的低頻。我們把它的聲像放到最左邊是為了不和vocal發(fā)生干擾,同時又可以使整個混音聽起來聲音更寬廣、更強烈。
Solo Electric Guitar
Solo吉他只在bridge之后的solo部分才出現。它的聲像被放到了中間而且和lead vocal的設置差不多。在solo的部分里面它是整個音樂的中心。在這個部分里面沒有lead vocal,所以我們能把solo吉他的聲音調大。我們不需要使用EQ來對它做什么修整,所以我們把它的高頻和低頻都保留下來了。Solo吉他隨后被送到Waves SuperTap 2-Tap(如圖5)延時里面,我們只設置了單聲道延時,這樣能使solo聽起來更連貫。
在delay的400Hz的位置放置了一個高通濾波,這樣能使延時的信號變薄。讓延時信號變薄能很好的突出原始信號的位置。最后,SuperTap 2-Tap的BPM(節(jié)拍速度)被設到了75.6,這和歌曲的BPM是一致的。
Acoustic Guitars
在這首歌里面有兩個原聲吉他軌,它們貫穿了整首歌,并且?guī)缀跏窃谕粫r間彈奏著同樣的內容。我們使用了這種叫做double-tracking(如圖6)的技術。通過錄兩次同樣的吉他段落,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更大、更有空間感的原聲吉他聲音。通過前面幾章的介紹,我們知道不能簡單的把一個吉他軌拷貝到另一軌。因為我們要讓兩軌之間在音高和時間上有一點差別才能做出自然的合唱效果。即使是同一個吉他手演奏同樣的段落,兩次演奏的結果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注:上面的那條是左聲道的原聲吉他軌,下面的那條是右聲道的吉他軌。兩個波形有一些輕微的不同。正是因為這種不完美才產生了這種自然的合唱效果。
我們把其中的一軌的聲像放在了最左邊,另一軌放在了最右邊。它立即給我們一種美妙的立體聲效果,而且也在聲像的中間為lead vocal留下了合適的位置。我們沒有必要縮短它們之間的寬度,因為它們還是比較相像的,不像clean和Power chord那樣差別那么大。當兩個完全不同的聲音要被放到聲像的兩邊的時候,不要把它們安放的過于極端。當兩個頻率幾乎相同的聲音要被放到聲像的兩邊時,這時可以把它們很輕易地放到極左和極右。
兩個吉他軌被編組到了一起,最后被送到了stereo輸出。
一個Q10(如圖7)被放到了吉他的mix里面,并且在172Hz的地方安放了一個高通濾波用于濾掉渾濁的低頻聲音。
最后,他們被送入了一個C1壓縮器(如圖8)里面。4.99:1的壓縮比,4.5dB左右的增益衰減。1ms的attack能讓信號在較短的時間內開始壓縮同時又能保留住可聽到的琴弦雜音。100ms的release時間對于原聲吉他的聲響特性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能讓整個聲音更緊湊。
String Orchestra
這首歌里面的弦樂很好地美化了整個聲音,而且讓chorus和bridge的部分更加厚實。一開始它們的頻率很寬,如果直接放在整個混音里面并不合適,所以我們要把它們弄薄一些。在一首以lead vocal、吉他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歌曲里面弦樂的作用應該小一些。
如果把弦樂放在整個混音的后面,注意不要和基本樂器的音色重合,這樣聽起來會很不錯。同樣,如果在一個樂器配置比較平穩(wěn)的樂曲里面,動態(tài)幅度比較大的弦樂聲放在后面就會被淹沒。我們可以選擇把它們的聲音調大或是對它們進行壓縮。我們選擇壓縮它們,這樣我們就能保證主要的樂器和vocal的靠前的位置。我們不希望整個混音都被弦樂給覆蓋了;相反我們希望使用優(yōu)美的和比較輕柔(softer)的弦樂層(layer of strings)來裝飾這首歌。我們用壓縮和EQ來塑造這兩軌的動態(tài)和音色。
我們在弦樂軌上插入了一個C1壓縮器,啟用了2.99:1 的ratio和12.8dB的threshold。這樣我們可以得到一個4dB的增益衰減。另外,0.11ms的attack時間可以軟化弦樂的音頭。
然后我們加載了一個Q10(如圖9)。在445Hz這個基礎頻率部分我們使用了一個寬Q值的衰減,這樣可以使整個音色變薄一些。這樣做也可以讓弦樂的高頻部分更加清晰,同時空出vocal所要占用的中低頻部分。將445Hz附近的頻率衰減意味著我們可以提高整個弦樂的音量但不會使他們“聽”起來聲音變大。它們只是占用了更多的高頻部分而不是低頻。169Hz以下的部分同樣被濾除了,因為這是給bass和kick準備的。
最后,弦樂軌被送到了和吉他同樣的Waves Trueverb里面。這能讓整個樂隊聽起來像在一個大空間里面演奏。
Organ Pad
這首歌里面的風琴只占有很少的一部分。你會感覺到只在很柔軟的部分(比如intro和outro)才能聽到風琴的聲音。這是因為我們想給大家的一個印象是風琴貫穿了整首歌。我們并不需要在chorus和bridge的部分真的演奏風琴,因為這些部分的樂器已經夠多的了。如果再在這些部分添加風琴,那會使整個混音累贅不堪。我們把它們用在樂器比較少的部分,而且這樣聽起來整個聲音更甜美一些。
人聲
Lead Vocal
Lead vocal是所有“以vocal為基礎”的歌曲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它必須非常清晰,這樣聽眾才能聽到每個單詞和段落。一個不好的lead vocal會毀了整首歌,即便其他樂器混縮的非常好。我們一般使用各種壓縮器、EQ和de-essing(消齒音)來使vocal很好地融入整個混音。
Compression(如圖10)
在insert鏈的第一個槽里面我們插入了一個C1壓縮器。我們設定了一個2.99:1的ratio,這樣可以讓壓縮的效果不是那么明顯?紤]到其他的樂器都流動的比較平穩(wěn),而且沒有被過分“擠壓”過的情況,我們也要讓lead vocal得到相同的“尊重”。我們不希望混音里面單單有一種樂器被狠狠地壓縮,而其他的都沒有。相反,我們希望所有樂器都能融合成一個完整的混縮。我們選擇2.99:1的ratio,因為這首歌聽起來更像是一首流行抒情小曲而不像是一首搖滾歌曲。的確,有許多的搖滾樂的混音技巧被用在了這首歌里面(比如sidechain壓縮的powerchord吉他),但這首歌整體的感覺還是比較輕松的。所以lead vocal也應該保持這種感覺。
我們需要有0.11ms的attack時間,這樣可以避免每個句子開始的爆破音過于明顯。我們還需要100ms的release時間,因為我們要保證壓縮恢復的時間足夠短。即使是出現了15dB的增益衰減的時候,我們也不能明顯地聽出壓縮的痕跡。因為壓縮的過程并不是一直持續(xù)的。有的時候有6dB的衰減,有的時候是3dB。在最大聲的時候是15dB。
EQ(如圖11)
在462Hz部分的聲音比較突出,而且不怎么好聽。的確,我們需要這部分頻率的聲音,因為這個頻率能讓整個人聲聽起來非常溫暖,但是太過分的話我們就得做一些處理了。我們在這個頻率上作了一個小Q值的衰減,這樣可以保證不影響其他頻率的聲音。
在14050Hz位置放置的低通濾波是為了去除錄音時留下的過多的空氣感。如果不加這個濾波的話,vocal就聽起來太亮,從而脫離了整個混縮。如果不把它濾掉我們就必須為其它的樂器增加空氣感。除此之外,在EQ的調節(jié)里面,衰減(reduction)向來比提升(boosting)更受歡迎。不用說,要是做提升的話,那需要的均衡器要多的多。
我們需要給lead vocal多一些區(qū)分度來使整個聲音聽起來更大,但不是表現在推子(fader)
上。我們在中高頻的位置做提升來增加vocal的音量。而且我們不只在一個頻點做提升,這樣我們可以
同時得到更大的響度和現場感。5kHz的位置提升2.8dB是為了增強現場感,3kHz提升1.4dB是為了提升
響度。一些歌手需要在3kHz的地方做衰減,因為他們的發(fā)聲部位是嗓子眼和頭部;而另一些從胸腔位
置發(fā)聲的歌手則需要在3kHz的位置做提升。
在125Hz位置的高通濾波是為了消除麥克風的隆隆聲和一些不必要的低頻聲音。
De-esser(如圖12)
L e a d v o c a l 接 著 被 送 入 了 一 個 W a v e s Renaissance De-esser來消除齒音。它的作用是在有齒音的位置(S和T)降低整體的音量。我們設定了-31.3dB的threshold以保證在齒音出現的時候有10dB的增益衰減。這樣能將齒音控制在可以忍受的范圍內。我們能選擇讓高頻部分進行衰減或是整個音量的衰減(從20Hz—20kHz)。我們發(fā)現在這首歌的vocal里面使用大頻段的衰減效果比較好。
最后,lead vocal被送到了和solo electric guitar同樣的SuperTap 2-Tap(如圖13)里面。
因為lead vocal和solo吉他都是“solo”樂器,所以對它們做同樣的處理是很明智的選擇。沒有混響被用在lead vocal上。在這首歌里面,我們在周圍樂器上面使用了混響。這樣可以使lead vocal更加清晰。在許多的鄉(xiāng)村和搖滾歌曲里面,制作人都喜歡使用混響將周圍樂器變模糊來突出“l(fā)ead vocal”的地位。
Backing Vocals
在這首歌里面總共有6個Backing Vocals,它們分布在聲像的兩邊。兩個具有相同旋律的vocal軌被放在了聲像的極左和極右。不同的旋律聲部都被放在了聲像的同一邊,比如BV1、3、5都被放在了左邊,而右邊只是讓歌手重唱這些旋律而已。最重要的是,BV包含了3個不同的和聲聲部。
BV全被打包送到了一個包含有Q10(如圖14)
和C1(如圖15)的立體聲軌里面。
在這里它們能得到同樣的處理。我們把BV變薄一些好使整個人聲的現場感集中在lead vocal上。我們這樣做是故意在lead和backingvocals之間做出一些區(qū)別。
在500Hz做的9.6dB的衰減是為了去掉溫暖感,因為這種感覺應該是包含在lead vocal里面的。我們成功地通過讓backing vocals變薄而突出lead vocal的位置。同樣也要在5kHz的位置做衰減來減少現場感。最后是一個在157Hz位置的高通濾波,它的作用和lead vocal或是guitar軌上的濾波作用相同。
總體上,讓BV變薄從而讓lead vocal更大更具有現場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并不是每種音樂都需要這樣做。比如R&B趨向于把BV當作lead vocal來混縮。這是根據歌曲的情況來定的。在鄉(xiāng)村音樂里面,讓BV聽起來更遠、更小是一個突出lead vocal的傳統(tǒng)方法。
注:有些制作人喜歡在鄉(xiāng)村音樂的vocal里面加入非常多的混響。一個能讓vocal在添加混響的同時又能靠前的方法是使用true verb里面的pre-delay功能。80ms的pre-delay能保證添加大量混響的同時人聲不靠后。
最后,vocals被送到C1。就像lead vocal里面所做的,它使用了2.99:1的ratio來得到5dB的增益衰減。而attack和release時間也和加載在lead vocal上面的一樣短。我們想得到一個平滑的輕松的聲音。這個少量的壓縮(5dB)能保證BV不會聽起來過緊。
Telephone FX
由于兩個telephone FX軌從沒有在同一時間響過,所以我們要給它們尋找一個合適的聲像。它們包含相同的波形但是卻在不同的小節(jié)發(fā)聲。我們把軌道分配到50%聲像的位置。然后兩軌都被送到了相同的立體聲軌里面,在那里有一個特殊的eq濾波器(如圖16),它用于模仿電話的聲音效果。
兩個高通和低通濾波器對制作這種效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只用一組濾波器的話,仍包含過多的高、低頻的成份,也就達不到我們的要求。使用兩組濾波器的效果非常好,就像我們所期望的那樣。
這個電話效果隨后被送到Waves Renaissance Vox(如圖17)里面壓縮。這樣它就能很好的同整個混音融合而不至于太突出。使用了壓縮之后,我們能清楚地聽到句子的開始和結尾。如果沒有壓縮的話,那么句子的動態(tài)就過于強烈了。
-25.8的壓縮是為了得到平均10dB的增益衰減。Gain slider被拉到了-16.5dB是為了減少下拉compression slider所帶來的自動電平提升。
為了給這個效果一些距離感,我們把這一軌送到了Trueverb和SuperTap 2-Tap里面。
BV Effects
我們把一部分的BV導出到一個立體聲文件里面,然后再導回到工程文件里面。把它們排序、重復之后放在最后一個chorus里面。
這一軌通過了一個Waves Renaissance EQ(如圖18)。在1kHz的地方放置了一個高通濾波。這使這軌的聲音非常有空氣感。注意這個效果沒有占用一點低頻和中低頻。因為在outro部分樂器已經非常多了,這里有guitars、vocals和一些效果聲。這個BV效果能很好地融合在樂曲里的原因就是它沒有占用過多的頻率。我們使用這一軌的目的是讓這首歌聽起來到了它的最高潮,而且即將要結束了。我們也可以輕易地把這一軌去掉,但是我們最后沒有這么做。將它變薄能讓這一部分聽起來更酷一些。
最后,BV effects被送到了Trueverb和SuperTap 2-Tap里面。
【打印此頁】【返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