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電子音樂人的74個建議之四十:營造更清晰的低頻
原文:Three Ways to Start - Making Music: 74 Creative Strategies for Electronic Music Producers
作者:Dennis DeSantis
翻譯/校對:Rejor(新浪微博:@Rejor-Evilsine)
問題:
你或許已經(jīng)知道了許多可以在混音時讓低頻清晰、明確的技巧。比如說對貝斯進行側(cè)鏈壓縮,或者是用 EQ 把除了貝斯和底鼓之外所有軌道不必要的低頻全部切除。但盡管這樣做了,你作品里的低頻還是沒有你理想中的清晰。雖然你知道自己沒有做錯,但成品仍然聽起來很渾濁。
在音樂制作領(lǐng)域里,被討論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對低頻進行處理。解決方案往往都是以混音角度出發(fā),比如:
使用 EQ 來對貝斯和底鼓騰出空間,反之亦然。
使用 EQ 把每個軌道上的低頻切除,使得整體電平下降,并且為貝斯和底鼓留出空間。
使用側(cè)鏈壓縮,在底鼓發(fā)聲時自動降低貝斯的響度。
但很少有人能夠以創(chuàng)作角度來解決低頻的問題。本文將介紹幾種能使低頻更加清晰的方法。
解決:
不要把底鼓和貝斯當成兩種不同的樂器,試著把它們合起來當成一種單音樂器。如果這樣想的話,貝斯不僅一次只能演奏一個音符,而且不能和底鼓同時出聲。這就需要你花點心思對貝斯和底鼓進行編寫了;如何才能在底鼓音符中間穿插貝斯(或者在貝斯音符中間穿插底鼓)呢?
對于某些類型的音樂來說(比如 Trance 和某些種類的商業(yè) EDM),貝斯的音符通常放在反拍,底鼓音符位于每個強拍。這種做法可以簡單地將底鼓和貝斯組合在一起,同時也能保持這類音樂的基本特性。
下圖是 Trance 音樂中典型的貝斯(紅色音符),同時在下面添加了底鼓(藍色音符)。
其它類型的音樂對于貝斯和底鼓之間的關(guān)系沒有十分明確的“要求”。以 techno 和 house 為例,通常每拍放置一個底鼓,然而貝斯的節(jié)奏就相對比較復(fù)雜。下圖是一個比較細致的貝斯音序(同時包含了底鼓),并且將貝斯和底鼓作為一個單音樂器對待:
需要注意,在前文列舉的兩個例子中,不管是貝斯音符的開頭還是結(jié)尾都沒有和底鼓的音符重疊(反之亦然)。如果你使用的底鼓和貝斯音色都十分短促的話,這樣做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十分清晰的單音序列,這樣做有利于保持低頻的聽感清晰度。但是音色的長短會對這種寫法產(chǎn)生十分明顯的影響,并且你看到的樣子和聽起來的樣子不一定完全相同。比如說,808 類型的底鼓通常都會持續(xù)很長時間,即便你在 MIDI 編輯器中編寫的是很短的音符,播放起來各個音色之間仍然會產(chǎn)生重疊,從而導(dǎo)致低頻的干擾。從另外的角度上講,一些情況下零交叉會產(chǎn)生一些不需要的咔噠聲,聽起來很不自然,較長的音色聽起來反倒比較合適。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按照前文的技巧保證音符的起音部分沒有重疊也能對低頻的效果帶來明顯的提升。下圖是一個較長的延音貝斯音符,然而貝斯的起音部分沒有與底鼓重疊:
如果在使用了上文的技巧后,你作品的低頻還是聽起來不夠清晰,你還可以使用本文開頭提到的混音技巧。并且你已經(jīng)解決了音符重疊這一很重要的問題,使用側(cè)鏈壓縮和低切 EQ 這種技巧會使你的作品有很明顯的改觀。
注意:本文的例子中將底鼓和貝斯放在一起僅僅是為了方便展示。不過你確實可以把你的底鼓粘貼到貝斯的音序里,然后把它們的力度調(diào)為零或者將它們靜音,以防止它們出聲。這樣你就能清楚地觀察到底鼓和貝斯的視覺關(guān)系,使它們結(jié)合起來效果更加完美。
轉(zhuǎn)自MIDIFAN
【打印此頁】【返回首頁】 |